網頁

[活動花絮] 這回,讓我們用綠手指來玩泥巴 (下)

  上回,我們用綠手指玩泥巴,小編曾經提到,形成生態池有三大元素是:「土、水、(水生)植物」,更重要的是這些元素搭配過後的樣貌!我們玩過土(泥巴),這次要帶大家回顧的是如何因地適宜的帶入植物呢?而這三大元素又應該如何完美搭配呢?這項學問不僅僅是一個池子的營造,更是許多小生物們的家,一起看看學員們幫植物們搬家,營造生物棲地的過程吧!

動動綠手指,幫植物們搬新家~營造健康的水生棲地!

認識水生植物

  在植栽搬遷的過程前,先來瞧瞧水生植物的習性吧~以免把植物搬錯家了!水生植物依著植物開花時,葉片與水面的距離與習性可分為:漂浮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濱水植物共五種!這五種類型不但增添了池子的生氣,也是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水池邊的植物可以提供固沙、固土的功能;水中的植物則可以淨化水質,提供小生物們棲息.....等,因此在水生池的植栽搭配可是有著種種考量,跟著小編挖寶去囉~


圖片來源:農村社區生態環境營造知識平台
http://ruralecology.swcb.gov.tw/Sys/GE-PoolSort.html
藉由室內課精闢且生動的講解,除了用簡報解說外,也帶來分布在園區各地的水生植物,讓學員們觸摸、感受並分辨不同習性的水生植物構造!原來,漂浮植物有的有茸毛、或者防水層,才能自然的在水中漂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植栽其實都藏有大大的學問~

  除了依習性分類外,水生植物也常被劃分成「原生種」、「外來種」兩大類,為什麼要特別區分呢?因為水的流動性,常常讓太過強勢的外來種遍佈各地,影響了原本生存其中的生物,因此這成為棲地營造、維護的重要課題!從這場室內課中瞭解,選擇的重要性~這也才能讓下午的植物喬遷大典能更加圓滿。
看~學員們好奇的一探究竟,瞭解不同植物的生存特性,和生態棲地中所有扮演的角色。

植物們搬新家~

  隨後,便是學員們走進自然環境一探究竟的時間了!倘佯在自然之中的教學中心,到底躲藏了多少水生植栽呢?走~跟著小編繼續往下追探吧!

  積水的花盆裡,不只提供樹苗的生長,也來了許多的不速之客:浮萍、萍蓬草的駐足,讓原本靜置的水面顯得更生氣蓬勃;因為岩壁滲出的水造成草坪上積水,乍看之下是個擾人的麻煩,卻成為魚腥草的家;除了這些意外的嘉賓外,當然免不了去台灣池挖寶囉,那兒居住著更多的寶貝,諸如:紅辣蓼、芋頭、三角剪......等。
  

  藉由深入自然的尋找,我們盡力尋找台灣原生種,並避免掉強勢的物種,希望賦予改造後生態溝渠有著更重要的使命,從撈、挖......等動作中,學員們小心善待植物們,期待他們新居落成後也能好好的長大。
小花盆裡,居住著許多的生命;不確定它們怎麼來,但卻營造出這裡的生機!
學員們細心撈出水中浮萍,一起期待他們帶給另一片溝渠生機吧~

長年積水的草坪,帶給魚腥草另一片天空,在挖拔的過程中,味道是如此的刺鼻,
它除了是水邊的鄰居外,更是菜盤子裡的美味佳餚阿!

台灣池佈滿著滿滿的人厭槐葉萍,之所以人厭,
就像你們看到的,連一個空間也不留的佔滿,時常造成生態中的大災難,
因此這次我們並不考慮遷移這些厲害的角色,而是發掘池邊努力生存的植栽們!
尋尋覓覓了一番,把它們禮貌的請來,接著就是住入新家啦!也是讓學員們發揮早上室內課所學的時間,考量每個植栽的特性、水路的流暢,以及動物棲地的營造;期帶著過長沙,可以附著邊坡,讓池邊的土壤能更加穩固;期待紅辣蓼的粉紅小點能為這裡的綠增添一些色彩,每一個植栽都有的它的功用與學員們的期許,因此這項任務變得更加謹慎與尊重。

辨識種類、瞭解植栽特性,依照特性栽植,
看~學員們專注的神情,植物們搬新家可是件神聖的大事呢!

教育孩子們對待生命的態度,水正是孕育所有生命的開端~
大家辛苦努力的生態溝,就快要完成了呢!

重獲新生的生態溝渠~

  經過兩天的努力,生態溝的拓寬、踏實、石頭的重整,加上最後植栽的住入,終於完成這項整治工程,20幾個人的協力,很辛苦卻也帶來不少收穫,看大夥們的笑容就知道,雖然池子因為擾動水仍然混著;新栽種的植栽也尚未展開它們的生機盎然,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些喬遷的新生命,帶給這不同凡響的改變吧!
  悄悄的已經有新貴賓回到著池子與我們共舞了!你,有看到嗎?希望這裡可以成為更多小生物的棲地,帶給更多人們啟發與想像~

.......別走開,接下來還有東西要分享呢!

新貴賓-小澤蛙入住囉!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小生物吧!

走訪、設計水濕地~

  大家已經跟著小編一起瞭解什麼是濕地,而「土壤」、「植栽」、「水」怎麼完美的搭配,從上課、討論、實作中更清楚這濕地裡的奧秘,當然,濕地不只是這樣,因此接下來,就由學員們一起集思廣益,藉用所學規劃中心的其他濕地囉!

  規劃設計有別於施作的要領,怎麼「調查」、「評估」跟「建築構想」又是另一項學問!講師們帶領大家,解說園區其他生態池的功能與樣貌特徵,由學員們藉由這幾天的學習提出建議,學員們從形狀影響生物棲地、水生推移帶的長短、周邊環境的影響...等方向去思考改善!也許天馬行空、但從學員們的問題宇建議中發現,大家開始去幫動物、植物以及整個環境做思考!生態池的構思不在只是這些東西的組成,而是每個關鍵要素之間的關係。

觀察生態池的樣貌,一起集思廣益提出改善建議的方向。
畫下心中的想像,也許這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的可能~
學員們熱烈的討論,有的用可食的水生植物做為主題設計;有的假想自己是小動物營造生態棲地;有的則是想淨化周邊的水質,讓這池子有更重要的責任。生態池可以是什麼,變得更多樣,除了從人的角度去思考外,也有更多不同切入的方向,這也就是這活動想帶給大家的:學會更多面向的思考、分享與珍惜自然資源,讓生態池開始有生態的功能,你是否跟小編一樣也開始躍躍欲試了呢~

熱烈的討論,確定主軸、集合想法、分享經驗,規畫設計就這麼開始了!
水要怎麼來怎麼走,水的流動是關鍵的要素~ 
年輕學子們的想像,希望將生態池結合自然環境,營造更多小動物們的家!
你們居家附近、學校校園也有生態池嗎?趕快去翻翻書、看看案例,跟著我們一起觀察、發想身邊的濕地吧!



  

[活動花絮] 這回,讓我們用綠手指來玩泥巴 (上)

        小編對多年前的一個汽車廣告印象深刻:男子開著越野車在泥濘中帥氣奔馳,畫面結束在車身騰空躍起,輪胎上的泥漿飛濺,沾上了一旁正用火山泥敷臉的美麗女子臉上。接著,字幕打出:她玩她的泥巴,你玩你的泥巴。

<圖片來源:2006 Ford Escape TV commercial-Taiwan >
       玩泥巴,是男生女生都有的兒時趣味。這次,在內雙溪舉辦的「清渠工作坊──生態池工作假期」,就請大家來「用綠手指玩泥巴」,一起看看他們玩什麼吧!



        這回工作假期的內容十分特殊,綠手指的對象不再是盆栽、香草、或園藝景觀,而是──建構溼地:內雙溪自然中心的生態溝改造工作。在課程前,大家先從桌上美麗的照片開始,逐漸從夥伴和自己的分享中找到彼此對「溼地」的經驗與想像。

那些我去過的、心中想像的、想親近的溼地,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著,神秘嘉賓就登場了──為了這次的課程,內雙溪特別請到《當青蛙來敲門─新店溪左岸的溼地故事》一書作者:對溼地營造擁有實務經驗,並且長期投入環境公眾事務的張瀚元老師來擔任主講。

       在瀚元講師輕鬆的漫談中,逐漸釐清了溼地的定義與功能。原來「溼地」不只是池塘或溝渠,也不限於淡水或鹹水、甚至不需要長年有水。依照國際溼地(拉姆薩)公約 (Ramsar Convention,1971) 第一條對溼地之定義:「不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泥沼地、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之地區,包括低潮時水深6公尺以內之海域。」所以,從海濱的潮間泥灘地、如淡水紅樹林,到高山湖泊、如天使的眼淚嘉明湖,包括人們代代耕作產食的水田,都屬於溼地的一環。

       這些雜草蔓生、泥濘軟爛的溼地,卻是世界上25%糧食的生產來源!根據生態學家尤金.奧頓(E. Odum)指出,濕地的總生產量,是一般良田的2倍半到4倍,高居地球所有生態系統能量生產中的第一位。

       而溼地厲害的,遠不只豐富的生態系產能。除了常常肩負都市中廢水處理的水質淨化功能以外,溼地的土壤同時也涵養著乾淨的水源、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還有滯洪防災的功用。特殊的生態環境,提供了許多生物棲息的空間,也蘊藏著龐大的基因庫,因此全台的82處國家重要溼地(營建署,2011),有「台灣的82艘諾亞方舟」之說法。

看似閒置的小溼地,卻是讓內雙溪後山的夜晚,
因動物而平添許多熱鬧的大功臣。

       想不到,儘管看似荒蕪,但溼地所能提供的功能既多樣又複雜,一點兒也不簡單呢!。

       不只是不簡單的溼地,所謂的「生態池」原來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名詞。

       並不是只需要一池清水,就可以稱作「生態池」。除了「土、水、(水生)植物」三大主要元素以外,也還需顧及這些元素的搭配與設計,是不是符合生態的精神。從水域的邊緣形狀、水畔的坡度、到底質的厚度、水生植物的栽種與選擇……都有背後友善環境與生物的理念跟要求。

       瀚元講師用案例分享的方式,在白板上畫出溼地的剖面,圖解說明各個部份施作的主要原則與注意事項。原來,挖池子不只是想要多深便挖多深,還需考慮底質的厚度;池底的防水,要考慮施作材料是不是對環境友善,可不是鋪上水泥便大功告成;水池的坡岸,也不是堆上石頭砌出池壁邊緣就可以,還要有由淺到深的平緩坡度,營造出足夠的推移帶,也方便其他動植物在水畔生長、進出、活動。

垂直的池壁  是動物們想親近水域的一大挑戰

       隨後,講師也介紹了這次工作內容中很特殊的一個工項:晶化工法。不同於使用防水布鋪面、甚至澆灌水泥等不透水材料製作底部的防水,晶化工法利用原本的底土,加水充分攪拌後,讓其自然沈澱。沈澱過程中的大顆粒會先沈降,而後沈澱的細粒自然會填補大顆粒間的空隙。反覆操作數次之後,就可以利用土壤重新排列後的緊密結構,達到防水的目的。古早台灣的水田也是用同樣的方法,派出耕牛踩踏土壤,做出水田底部的蓄水層。因此,這防水層又被叫做「牛踏層」。

利用牛的踩踏,攪動水田底部的泥土晶化以達到防水,
是老祖宗長年以來的生態智慧。

<圖片來源:貢寮水梯田部落格>
       到此為止,覺得建構溼地的學問越來越多了嗎?別急著頭暈,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們就先捲起袖子,到戶外動動綠手指吧!

       內雙溪的生態溝,因為上方蓄水池的水壓,導致山壁會不斷滲水,土壤常年潮濕泥濘。當初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才建置了生態溝。但原有的規劃,因溝體底部地形的高低有別,導致靠近樓梯的前半段水岸較低窪處常常積水,潮濕的爛泥也不方便小朋友親近水邊觀察生物。

改造前。畫面中下段的邊緣砌石,即使在旱季也都泡在水中。
溝旁的泥土也永遠都是潮濕泥濘,不方便靠近。
       因此,這次我們的主要改造目標,是藉由拓寬溝體,增加蓄水量,並用拓寬的底土墊高低窪處的水岸,改善池畔積水潮濕不易親近的問題。另外,為了營造多樣性的環境,也在溝的末端挖了一個較深的水域,提供沉水性水生植物生存的空間。

       在施工之前總要先清場,將內雙溪水域中強勢的外來種福壽螺盡力移除。參加夥伴們迅速學會了分辨福壽螺與原生石田螺的方法,開始將水邊植栽上、底泥中的大小螺類都找出來,分開收集在不同的水桶中。

看看福壽螺和石田螺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種種因素下,無法完全移除,但短暫空出的生態區位,
可以幫助石田螺在外來種的強勢侵襲下,更努力站穩腳步。

彎下腰,拿著水桶,一起來清除福壽螺大軍

       在一番清場的努力後,終於要開始重頭戲了:此時大夥兒分成了兩組,一組進行溝體的拓寬改造、與池畔鋪面補土。另一組集中到溝的盡頭,準備大刀闊斧增挖一個深水域,並且利用剛剛提過的「晶化工法」施作防水層。

四隻圓鍬一起動工,尾端的水池開挖啦~
       只見大家迅速把原本整顆泡在水裡的邊緣砌石統統挖出來,準備開始拓寬。穿著雨鞋的夥伴一腳踏入溝中,軟黏的底泥讓大家開始時都嚇了一跳。分工合作地,有些人把邊緣的泥土往後挖,有些人把後方挖深水池的泥土運來填補,一同把水畔的土地墊高。最後排入邊緣砌石的時候,要如何讓石頭既穩固、又夠平整,還真是考驗大家的美感和玩積木的技術呢!

先把沉在水裡的石頭都請出來吧!

七手八腳的排列石頭、運土、補土。大夥兒都弄得一手泥巴。
挖土的過程中,也親眼實見了上課提到的、底土的不同分層。
       同時分頭進行的,還有後方的深水池工作。靈活的運用大圓鍬,挖出深及小腿的水池,而令人期待的晶化工法,由於內雙溪的土質本來就是非常細密的黏土,所以挖開後攪拌,不需等到多次的層層沈澱,就能達成防漏的效果了。真是地利人和呀!

因為完工後的形狀頭尾瘦長,近似台灣的形狀,
夥伴們叫它「臺灣池」呢!
       時間迅速來到下午三點,拓寬組與水池組都完成工作,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當土面整理完成,將作為友善鋪面使用的碎木屑均勻鋪灑上去時,內雙溪的一方清渠似乎頓時也變得饒有禪意起來。


       終於完工了!!今天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不過,生態溼地的營造可不是這麼簡單。還記得早上的室內課嗎?三要素中的「土、水、(水生)植物」裡面,我們已經完成了前兩項。明天,講師就將帶領著我們,一起把合適的水生植物從園區四處找來、移入他們的新家囉!(下期待續)

雖然現在還因為剛工作完成而泥水混濁,
不過,我們都會等待她變得更好的新面貌的~



[活動訊息] 臺北富良野 內雙溪秋冬限定賞

臺北富良野 內雙溪秋冬限定賞
  
       
秋意濃厚的北市士林區山林,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特別於內雙溪自然中心營造秋冬限定賞的薰衣草花海及茶樹步道。

打造臺北富良野,將於103111日至9日開展,邀請大家一飽紫色花海的眼福,也讓芬芳紓壓的薰衣草香味洗滌您的身心。



  大地處處長黃立遠表示,內雙溪自然中心益康花園的薰衣草正值盛開,配合由內雙溪俯視臺北市區的形狀,栽植的薰衣草,園區的茶樹大道,想給市民朋友一個舒壓的好環境。

  大地處森林遊憩科科長何明育說,內雙溪自然中心益康花園自103年11月1日起至11月9日止(週一休園整理環境),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不須申請即可自由入園參觀,栽植約12,000株,目前約開花6成,希望讓民眾有更色彩繽紛的感受。

  薰衣草為唇形花科植物,花色屬藍色及深紫色,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清爽甘甜的香味,淡而清澈且略帶木頭香,可安定心寧,性喜冷涼氣候,薰衣草Lavander英文名字源自於拉丁文「清洗」,其殺蟲抗菌效果顯著,在醫療上常被用來清潔傷口,古羅馬時代薰衣草的花一磅可以賣到100 denarii,相當理髮師幫50個人理髮所得的報酬,薰衣草精油常用蒸餾萃取法,200公斤的薰衣草花可製成1kg的精油;澳洲茶樹(Tea tree),蒸餾葉子及細枝可萃取精油,具有強烈辛辣清香的味道,辛辣氣味可有效驅蟲,具抗菌功能,所有精油中殺菌效果最好,可殺死90%的濾過性病毒。

  邀請市民朋友在充滿濃厚秋意之際,給自己安排一個紫色浪漫之旅,讓紫色小花及清新芬芳香味,帶領你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恩賜。

地理位置: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三段150巷27號
交通資訊:
1.自行開車:依地址前往,但停車位有限,歡迎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響應節能減碳。
2.大眾運輸系統:可於劍潭捷運站搭乘市民小巴1路公車至溪山苗圃站下車;或乘小18公車至碧溪橋下車,步行至內雙溪自然中心。
芳香1日遊路線建議:內雙溪自然中心益康花園→藥用植物園→大崙頭尾山步道→至善路美味晚餚(建議中餐可準備輕食)
貼心提醒:山上溫差較大,建議帶上輕薄外套。山區蚊蟲較多,可攜帶防蚊物品。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www.tcge.taipei.gov.tw/)參考下載。」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大地工程處森林遊憩科
發稿日期:103年11月1日
聯 絡 人:何科長明育
聯絡電話:0988-827-613